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甲午盨铭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
甲午八月丙寅,帝盥清庙,乍礼盨,吉蠲明神,神鉴□(殸,借为馨)德。
(畏,借为威。)帝迈年,永绥受命(拓本。案此与下一铭皆称帝,当是战国时齐湣王秦昭王所作,以干支纪岁,又神字重文不作二,亦为变例。)
详为好书遗平原君 战国秦国 · 秦昭襄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约为布衣之交。
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史记。范雎传》:秦昭王魏齐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
华山勒石 战国秦国 · 秦昭襄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
献书昭王 战国魏国 · 范雎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
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
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
使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
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
语曰:「人主(后语作霸王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
虽以臣为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覆于王前邪?
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
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
是何故也?
为其雕荣也。
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
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
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邪?
亡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邪?
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战国策》五,又见《史记。范雎传》,《史记》「将贱而不足听邪」已下作「贱而不可用乎?」又有「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斧质」等句,馀文字亦有同异。)
上书秦始皇 秦 · 李斯
 出处:全秦文、文选卷三十九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
惠王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弗纳,疏士而弗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和随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鳝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
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而赵卫之女不充后庭,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多,国大者人众,兵者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上书说秦昭王 战国楚国 · 黄歇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天下莫强于秦楚。
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
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
致至徐广曰:「至或作安。」)
则危,累棋是也。
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
先帝文王、庄王之身,三世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
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
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
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
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椰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徐广曰:「单亦作殚。」)矣。
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易》曰:「狐涉水,濡其尾」。
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何以知其然也?
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次之祸;
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
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
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三渚(《集解》引《战国策》渚作江。)之浦。
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
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诗》曰:「大武远宅而不涉」。
从此观之,楚国,援也;
邻国,敌也。
《诗》云:「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他人有心,余忖度之」。
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
此正吴之信越也。
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
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何则?
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
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
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徐广曰:「一作颠」),首身分离,暴骸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于路。
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
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
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且王攻楚将恶出兵?
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
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也。
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
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
王虽有之,不为得地。
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
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
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
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
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
齐南以泗水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
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未能,其于禁王之为帝有馀矣。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壹举事而树怨于楚。
徐广曰:「迟,一作还。」)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
王襟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
若是而王以十万戍,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
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
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弱赵也。
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史记。春申君传》)
家语序 西汉 · 孔安国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既而诸弟子各记其所问焉。
与《论语》《孝经》并时。
弟子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馀则都集录之,曰《孔子家语》。
凡所论辩疏判较归,实自夫子本旨也。
属文下辞,往往颇有浮说,烦而不要者,亦繇七十二子各共叙述首尾,加之润色,其材或有优劣,故使之然也。
孔子既没而微言绝,七十二弟子终而大义乖。
六国之世,儒道分散,游说之士,各以巧意而为枝叶。
孟轲、荀卿,守其所习。
秦昭王时荀卿入秦,昭王从之问儒术,荀卿孔子之语及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凡百馀篇与之,繇此秦悉有焉。
始皇之世,李斯焚书,而《孔子家语》与诸子同列,故不见灭。
高祖克秦,悉敛得之。
皆载于二尺竹简,多有古文字。
及吕氏专汉,取归藏之。
其后被诛亡,而《孔子家语》乃散在人间,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损其言,故使同是事而辄异辞。
孝景皇帝末年,募求天下遗书,于时京师大夫皆送官,得吕氏之所传《孔子家语》,而与诸国事及七十子辞妄相错杂,不可得知,以付掌书与典礼,众篇乱简,合而藏之秘府
元封之时,吾仕京师,窃惧先人之典辞将遂泯没,于是因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
乃以事类相次,撰集为四十篇。
又有《曾子问礼》一篇,自别属《曾子问》,故不复录。
其诸弟子书所称引孔子之言者,本不存乎《家语》,亦以自己自有所传也,是以皆不收也。
将来君子,不可不鉴(元王广谋、明何孟春注《家语》,皆载此序,以为王肃作。又载孔衍书云安国撰次《家语》,值巫蛊不行,则以此序为安国作。毛晋北宋本《家语》,别有《王肃序》全篇,不言安国撰次也,疑此序及孔衍上书,皆后人依托。)
极谏用外戚封事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六
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
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术也。
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
昔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
终后田氏取齐;
六卿分晋
崔子弑其君光;
孙林父、宁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
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
周大夫尹氏管朝事,浊乱王室,子朝、子猛更立,连年乃定。
故经曰「王室乱」,又曰「尹氏杀王子克」,甚之也。
《春秋》举成败,录祸福,如此类甚众,皆阴盛而阳微,下失臣道之所致也。
故《书》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孔子曰:「禄去公室,政逮大夫」。
危亡之兆。
秦昭王穰侯泾阳、叶阳君,专国擅势,上假太后之威,三人者权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甚危殆,赖寤范睢之言,而秦复存。
二世委任赵高,专权自恣,壅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
近事不远,即汉所代也。
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
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
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尚书卿州郡守皆出其门,管执枢机,朋党比周。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
游谈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
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
远绝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
数称燕王、盖主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
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互
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
虽周皇甫、秦穰侯武安、吕、霍、上官之属,皆不及也。
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
孝昭帝时冠石立于泰山,仆柳起于上林,而孝宣帝即位
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根插地中,虽立石起柳,无以过此之明也。
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
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
孝宣皇帝不与舅平昌、乐昌侯权,所以安全之也。
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
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
王氏永存,保其爵禄;
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
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蚤虑
《易》曰:「君不密,则失臣;
臣不密,则失身;
几事不密,则害成」。
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万安之实,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汉书·楚元王交附传》:时上无继嗣,政由王氏。向遂上封事极谏,书奏,天子召见向,以为中垒校尉。)
孙卿书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皆以定杀青,简书可缮写。
孙卿赵人名况
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
是时孙卿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诸子之事,皆以为非先王之法也。
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至齐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齐向修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焉。
齐人或谗孙卿,乃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人或谓春申君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孙卿贤者也,今与之百里地,楚其危乎」?
春申君谢之。
孙卿去之赵,后客或谓春申君曰:「伊尹去入殷,殷王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
故贤者所在,君尊国安。
孙卿天下贤人,所去之国,其不安乎」?
春申君使人聘孙卿
孙卿春申君书。
楚国,因为歌赋以遗春申君春申君恨,复固谢孙卿孙卿乃行,复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孙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及韩非号韩子,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
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也。
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孙膑为变诈之兵,孙卿以王兵能之,不能对也,卒不能用。
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
孟子者,亦大儒,以人之性善,孙卿孟子百馀年,以为人性恶,故作《性恶》一篇以《孟子》。
苏秦、张仪以邪道说诸侯,以大贵显,孙卿退而笑之曰:「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亡」。
汉兴江都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
孙卿卒不用于世,老于兰陵,疾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乎巫祝,信示几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葬兰陵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异同之辨,处子之言。
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
楚有尸子、长庐子、芋子,皆著书,然先王之法也,皆不循孔氏之术,唯孟轲、孙卿为能尊仲尼兰陵多善为学,盖以孙卿也。
长老至今称之曰:「陵人喜字为卿」。
盖以法孙卿(案,上文至「汉兴江都」以下十七字,当在此句下。)
孟子、孙卿、董先生皆小五伯,以为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皆羞称五伯,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
秦国大乱,卒以亡。
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甚可痛也。
呜呼,使斯人卒终于闾巷,而功业不得见于世。
哀哉,可为陨涕。
其书比于记传,可以为法,谨第录。
臣向昧死上言,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录(《荀子》宋刻本)》。
王凤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周公身有至圣之德,属有叔父之亲,而成王有独见之明,无信谗之听,然管蔡流言而周公惧。
穰侯昭王之舅也,权重于秦,威震邻敌,有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然范睢起徒步,由异国,无雅信,开一朝之说,而穰侯就封。
及近者武安侯之见退。
三事之迹,相去各数百岁,若合符节,甚不可不察。
将军周公之谦惧,损穰侯之威,放武安之欲,毋使范睢之徒,得间其说(《汉书》本传)
上言愿发秦昭王吕不韦 东汉 · 宋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九
臣闻秦昭王吕不韦好书,皆以书葬。
王至尊,不韦久贵,冢皆以黄肠题凑,处地高燥,未坏。
臣愿发昭王不韦冢,视未烧《诗》《书(《御览》五百六十引《皇览·冢墓记》,「汉明帝朝,公卿大夫诸儒八十余人论《五经》误失,符节令宋元上言」。)》。
两都赋 其二 东都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四、文选卷一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
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
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
计不得以已也。
吾子曾不是睹,顾曜后嗣之末造,不亦暗乎?
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
监于太清,以变子惑志
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
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于时之乱,生人几亡,鬼神泯绝。
壑无完柩,郛罔遗室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
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以来,未之或纪。
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监
乃致命乎圣皇
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
皇图,稽帝文。
赫然发愤,应若兴云。
霆击昆阳,凭怒雷震。
遂超大河,跨北岳
立号高邑,建都河洛。
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
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系唐统,接汉绪
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岂特方轨并迹,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
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
君臣初建,人伦寔始。
斯乃伏牺氏之所以基皇德也。
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
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
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
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
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
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
宪章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
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盛三雍之上仪,脩衮龙之法服。
鸿藻,信景铄
扬世庙,正雅乐。
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
乃动大辂,遵皇衢
省方巡狩,躬览万国之有无。
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烛幽。
然后增周旧,脩洛邑。
扇巍巍,显翼翼。
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于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
奢不可踰,俭不能侈。
外则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为沼。
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
制同乎梁邹,谊合乎灵囿。
若乃顺时节而蒐狩,简车徒以讲武。
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历驺虞,览驷铁。
嘉车攻,采吉日。
礼官整仪,乘舆乃出。
于是发鲸鱼,铿华钟。
登玉辂,乘时龙
凤盖棽丽,和銮玲珑。
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雨师汎洒,风伯清尘。
千乘雷起,万骑纷纭。
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羽旄扫霓,旌旗拂天。
焱焱炎炎,扬光飞文。
吐爓生风,欱野喷山。
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
遂集乎中囿,陈师按屯
骈部曲,
勒三军,誓将帅
然后举烽伐鼓,申令三驱。
輶车霆激,骁骑电骛。
由基发射,范氏施御
弦不睼禽,辔不诡遇。
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
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乐不极盘,杀不尽物。
马踠馀足,士怒未渫。
先驱复路,属车案节。
于是荐三牺,效五牲。
礼神祇,怀百灵。
觐明堂,临辟雍
扬缉熙,
登灵台,考休徵。
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
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西荡河源,东澹海漘。
北动幽崖,南耀朱垠
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
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
莫不陆詟水慄,奔走而来宾
遂绥哀牢,开永昌
春王三朝,会同汉京。
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
内抚诸夏,外绥百蛮。
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
陈百寮而赞群后,究皇仪而展帝容。
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列金罍,班玉觞。
嘉珍御,太牢飨。
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
陈金石,布丝竹。
钟鼓铿鍧,管弦烨煜。
抗五声,极六律。
歌九功,舞八佾。
韶武备,泰古毕。
四夷间奏,德广所及。
僸佅兜离,罔不具集。
万乐备,百礼暨。
皇欢浃,群臣醉。
降烟煴,调元气。
然后撞钟告罢,百寮遂退。
于是圣上睹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惧其侈心之将萌,而怠于东作也,乃申旧章,下明诏。
命有司,班宪度。
昭节俭,示太素
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
抑工商之淫业,兴农之盛务。
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女脩织纴,男务耕耘。
器用陶匏,服尚素玄。
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
捐金于山,沈珠于渊。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
形神寂漠,耳目弗营。
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
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献酬交错,俎豆莘莘。
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登降饫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谠言弘说。
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
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
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
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
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秦岭九嵏,泾渭之川。
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
建章甘泉,馆御列仙。
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
太液昆明,鸟兽之囿。
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游侠踰侈,犯义侵礼。
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
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
逡巡降阶,惵然意下,捧手欲辞。
主人曰:复位,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
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
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
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
小子狂简,不知所裁。
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
其诗曰(云云)
离骚经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
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
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
谋行职修,王甚珍之。
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
离,别也。
骚,愁也。
经径也。
言己放逐离别,忠心愁思,独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
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
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
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沈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
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悯其志焉。
论时弊疏 南宋 · 黄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四
臣以民事至重,略陈于前,而切于当世急务,非边境乎?
庙谟神运,草茅小臣何所容喙;
惟盛明之世,采及负薪,诗书所载,可得而陈。
「柔远能迩」,其所谓能,必非一事,而厚德难任人,实蛮夷率服之根本。
「《天保》以上治内」,其所谓治,固非一端,而嘉宾、使臣、兄弟、朋友,皆《采薇》《出车》之阶序。
盖迩不能则远未易柔,内已治则外不难御。
臣窃惟今日之弊,莫甚于风俗奢伪,有以销磨士大夫之壮气;
理义晦蚀,无以洗濯天下之贪习。
秦昭王临朝而叹:「闻楚人铁剑利而倡优拙。
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谋远,吾恐楚之图秦也,是以忧之」。
堂堂天朝,何事不立;
区区战国,岂足为道!
况今除戎器以戒不虞,命将帅而授方略,枢机周密,孰得而窥?
然四方仰瞻,自京师始,所可睹者,铁剑果利乎,市井等于儿嬉;
倡优果拙乎,姣媚方且角出。
古者奇技淫巧有禁,今非奇纤巧丽则不售也。
梵音法鼓,僧俗杂居;
环臂钗头,男女无别。
雕墙峻宇,豪僭踰度;
高冠侈袂,贵贱莫分。
管子曰:「台榭相望者上下相怨,民无馀积者其禁必不止,道有捐瘠者其守必不固」。
管子而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可不寒心!
叔向言晋「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叹其以乐慆忧。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能之,而粗人恣金帐之饮酣,壮士悲玉关之易老。
儿郎寒冷,谁敢邀求,蚤虱尘衣,日禦强敌,修剑拄颐,有生之乐。
尚未能亲鼓疲卒,安得杀爱妾以啖将士,提孤垒抗百万之师者乎!
唐魏徵言:「若君臣之间动存形迹,天下安危尚未可知」。
盖面从后言,帝朝深戒;
色仁行违,圣门不取。
岂有随声是非,徇情可否,磨砻圭角,刊落风棱。
习故为常,若无足怪,然恐软熟之风,积成委靡,顺适不已,流入奸回。
西都销愞,实符命之滥觞;
前晋风流,职乱华之梯祸,可不惧乎!
臣所谓有以销磨士大夫之壮气者,皆风俗奢伪使然也。
孟子言:「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而国匮民贫自若。
又曰: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今发政施仁,爱若赤子,而民不被其泽者滋甚,其故何也?
千里之生,宅于太守
百里之命,寄于县
陛下字民有训,戒贪有箴,昭于日星,严于雷霆。
近畿列郡,选择精明;
遐陬偏垒,率多饕戾。
除命伊始,神明在前;
条画既颁,墙壁虚语。
倚急符之煎迫,痛帑庾之枵虚。
剜肉医疮,尚云常赋;
椎肌剥髓,动及亡辜。
贪未尝不戒,而贪夫多得志;
廉未尝不奖,而廉士或埋光。
得非羽玉飞金,脱粟之名可钓;
饮冰食檗,即墨之毁难封。
盖多赀者多助,孤植者孤危。
大臣法,小臣廉,国之肥也。
今朝廷却贡羡,府第绝苞苴,而𥯃篚塞途,赂遗络绎,关门既入,如水沃焦。
郡将诸邑之表倡,不足示仪,则贿令愈肆诛求;
监司列城之耳目,不能端矩,则缪守何所忌惮。
上下交征,廉耻道丧,民穷至骨,谁实矜怜!
古学无传,文奸欺世,为妻妾宫室,贫乏所识,失其本心,处污秽而不羞,激怨讟以生变。
先臣李观有言:「为贪为暴,为寒为饥,此而不为盗贼,臣不知其所归」。
臣所谓无以洗濯天下之贪习者,皆理义晦蚀之故也。
然臣闻圣人不能为时,能不失时。
陛下春秋鼎盛,德泽有加;
帅臣精神折冲,智虑深远;
群公守理奉法,品式具备。
天下延颈而望太平,当乘此时奋发刚断,刷除蠹弊,旷然明白洞达之意,轩豁阴幽掩覆之私,罢不急之务,省无名之费,按行祖宗之令典。
民间疾苦,田妇许以席殿而无避;
猳豚之失,细民得以挝鼓而上闻。
行卫文大帛之规,储缣将以易胡人之首;
厉越践卧薪之志,榻外岂容他人鼾睡!
艺祖之勤,徒步而幸作坊、幸染院、幸造船场,掖庭宫女愿归者,加厚赐遣。
高皇之俭,弃内侍珠囊于汴水,碎螺钿椅桌于通衢。
馆陶民诉括田不实,决县令流之海岛;
吏部郎监纳河阳夏税,收一斛五升之羡,黜夺其官;
鬻钞者弃市,犯法则有剑。
一遵建隆之制,使中外灼知上意。
四聪四目,罔不明达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若是,则法禁严而风俗厚,黜陟明而吏治兴,可以富民而错刑,可以强兵而服戎虏矣。
惟陛下与大臣亟图之,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让县自明本志令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枭其二子。
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
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胡亥之杀蒙恬也,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
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
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魏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六十二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宫车晏驾。
谨案:《史记》曰:「王稽范雎曰:『夫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奈何者。一旦宫车晏驾,是事不可知也。君虽恨于臣,是无可奈何。』」谓秦昭王以天年终也。昔周康王一旦晏起,诗人以为深刺。天子当夜寝早作,身省万机。如今崩殒,则为晏驾矣。(《文选·竟陵王珩状》注,又《恨赋》注)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八十五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秦昭王李冰蜀郡太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
江水有神,负取童女二人以为妇,不然为水灾。
主者白出钱百万以行聘。
曰:「不须,吾自有女」。
到时装饰其女,当以沈江水。
径至神祠,上神坐,坐酒酹曰:「今得傅九族,江君大神,当见尊颜」。
相进酒,先投杯,但澹澹不耗。
厉声曰:「江君相轻,当相伐耳」。
拔剑,忽然不见。
良久,有两苍牛斗于岸旁。
有间,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疲极,当相助也。
若欲知我,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
主薄乃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
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水经注》三十三,《艺文类聚》九十四,《史记·河渠书·正义》,《御览》二百六十一,又六百八十二,又八百九十九)
吕氏春秋序 东汉 · 高诱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
吕不韦者,濮阳人也,为阳翟之富贾,家累千金。
秦昭襄王者,孝公之曾孙,惠文王之孙,武烈王之子也。
太子死,以庶子安国君柱为太子
柱有子二十馀人。
所幸妃号曰华阳夫人,无子。
安国君庶子名楚,其母曰夏姬,不甚得幸。
令楚质于赵,而不能顾质,数东攻赵,赵不礼楚。
不韦贾于邯郸,见之曰:「此奇货也,不可失」。
乃见楚曰:「吾能大子之门」。
楚曰:「何不大君之门,乃大吾之门邪」?
不韦曰:「子不知也。
吾门待子门大而大之」。
楚默幸之。
不韦曰:「昭襄王老矣,而安国君太子
窃闻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请以千金为子西行,事安国君,令立子为适嗣」。
不韦乃以宝玩珍物献华阳夫人,因言楚之贤,以夫人为天母,日夜涕泣思夫人与太子
夫人大喜,言于安国君
于是立楚为适嗣,华阳夫人以为己子,使不韦傅之。
不韦邯郸,已有身。
楚见,说之,遂献其至楚所,生男,名之曰正,楚立之为夫人。
昭襄王薨,太子安国君立,华阳夫人为后,楚为太子
安国君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
子楚立,是为庄襄王,以不韦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庄襄王立三年而薨,太子正立,是为秦始皇帝,尊不韦相国,号称仲父
不韦乃集儒书,使著其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训解各十馀万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名为《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金。
时人无能增损者。
诱以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
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与孟轲、孙卿、淮南、扬雄相表里也,是以著在录略。
诱正《孟子章句》,作《淮南》、《孝经》解毕讫,家有此书,寻绎案省,大出诸子之右。
既有脱误,小儒又以私意改定,犹虑傅义失其本真,少能详之,故复依先儒旧训,辄乃为之解焉,以述古儒之旨,凡十七万三千五十四言。
若有纰缪不经,后之君子断而裁之,比其义焉(《吕氏春秋》元刊本。)
傅子补遗上 其八十一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九
积薪若山,纵火其下,火未及然,一杯之水,尚可灭也。
及至火猛风起,虽倾竭河海,不能救之。
秦昭王是积薪而纵火其下,至始后然而方炽,二世起风而怒也。
秦人视山东之民,犹猛虎之睨群羊,何隔惮哉(《意林》,《永乐大典》)
览古诗 西晋 · 卢谌
 押词韵第七部
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
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
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
蔺生下位,缪子称其贤。
奉辞出境伏轼径入关。
秦王御殿坐,赵使拥节前。
挥袂金柱,身玉要俱捐。
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
爰在渑池会,二主克交欢。
昭襄欲负力,相如折其端。
眦血下沾襟,怒发上冲冠。
西缶双击东瑟不只弹。
舍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棱威章台颠,强御亦不干。
屈节邯郸中,俯首忍回轩
廉公何为者,负荆谢厥愆。
智勇盖当世,弛张使我叹(○《文选》二十一。《诗纪》三十一。)